新鲜出炉!《教育科学研究》2023年总目次来了
提示:请点击上方"教育科学研究"↑关注本刊
2024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!
《教育科学研究》2023年总目次
(总第334—345期)
卷首语
教育研究的实践力量 余清臣 1·1
全面把握教育对象的多重身份属性 班建武 2·1
持续探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标准 杨小微 3·1
提质增效,推动基础教育课堂高质量发展 吕立杰 4·1
“劳动”如何成为“教育”? 程 亮 5·1
如何看待教育专家的实践支持力 余清臣 6·1
从终身教育视野审视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侯怀银 7·1
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乡村教育 刘铁芳 8·1
如何看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路径 褚宏启 9·1
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如何通向学生的美好未来?朱德全 10·1
教育家精神的文化逻辑 李 森 11·1
“双减”有效实施关键在教育提质增量 唐爱民12·1
专题研究
“双减”政策专题研究
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能否降低家庭课外补习支出——兼论“双减”政策的实施空间 薛海平 蔡湘琼 1·5
“双减”背景下课后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了吗?——基于东中西部 6 省 30 个县(区)的实证研究 付卫东 张 杉 1·14
“政策弹性·利益相关者”二维框架下的“双减”政策研究——基于 27 个省、市、自治区政策文本的分析 李威璎 徐 玲 1·22
“劳动教育”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
劳动教育是一种社会建构——论作为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 檀传宝 郭 岚 2·5
党史百年历程中的劳动教育政策:变迁、逻辑和展望 刘红梅 翟小宁 等 2·13
讲好劳动中的故事:论劳动故事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宋立华 2·20
“传统文化进课堂”专题研究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意蕴及其方式 郭子超 3·5
传统文化进教材:研究进展、难点与突破 侯前伟 3·11
激活传统文化资源之教育价值的难点与突破——以“龙”的主题开发为个案 代雅新 王旎娜 等 3·18
“教育信息化”专题研究
电子游戏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:基于心流理论的视角 姚计海 邹弘晖 4·5
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本质认识、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范佳荣 钟绍春 4·11
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挑战与突围 徐兴子 4·19
“核心素养下的高质量教与学”专题研究
从分化到融合: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三重维度 杨明全 赵 瑶5·5
从形式到实质:学科实践之强化路径探析 吴晓玲 5·13
碎片化学习的实然特征与应然走向 李保强 胡绮轩 5·20
“新时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”专题研究
从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理解新时代家庭教育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证解析 牛楠森 李 菊 6·5
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内涵、任务与路径 洪 明 孟子欣 6·13
应然样态、实然困境与超然坚守——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的三重审视 刘美君 牛利华 6·19
“数字化时代的学校教育转型”专题研究
德育数字化的意蕴 孔祥渊 7·5
数字时代教师协同培养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转向——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张伟坤 7·12
数字时代学习者身份的双重面向与主体形塑 杨 霞 范 蔚 等 7·19
“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专业化发展”专题研究
农村校长在地化教育领导力的缺失与构建 丁学森 邬志辉 等 8·5
场域理论视角下“国培计划”农村教师的弱参与:现实表征、因由与化解 张文斌 8·13
乡村振兴视域下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性格的缺失与重塑 杨文杰 8·20
“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”专题研究
数字教育学建设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全量培养 张广斌 薛克勋 9·5
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金志远 戴梦娟 等 9·13
三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回顾与展望——基于 CiteSpace 的计量分析 张 熙 占德杰 9·19
“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建设”专题研究
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:成就、问题与建议 王娇娇 张增田 10·5
高质量教材建设何以可能?——基于政策工具分析视角 李 琪 陆卓涛 等 10·12
新时代中小学地方教材管理制度建设的命题、问题与破题 张 振 刘学智 10·21
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”专题研究
高质量育人:基础教育质量变革的目标与路径探寻徐冬青 11·5
效益优先: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效率变革与高质量发展 杨小微 陈冬林 11·14
唤醒内生力:基础教育关键领域的动力变革 程 亮 耿媛媛 11·23
“中国式教育现代化”专题研究
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政策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——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戴 妍 杨雨薇 12·5
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的社会建构 满 莹 柳海民 12·12
基于知识图谱的教育现代化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龙 兴 12·20
理论探索
集体主义:中国教育的文化自信及教育自觉 陈雪强 1·30
贯彻二十大精神 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:教育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倪 娟 1·38
作为文化认同教育场域的日常生活:价值、逻辑与路径 闫 琳 董蓓菲 2·26
教育发生及其要素认识论演进的历史审视 王世元 3·25
生命教育视角下的教与学关系:问题省思与整体架构 张 勇 徐文彬 3·32
尊重型家长主义:家庭教育中新型亲子关系的构建 陈曦宜 5·27
陶西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观 : 脉络、内容、影响与启示 赵丽娟 卢 珂 等 6·25
大学与中小学“理论创生”合作模式内涵解读 魏宏聚 7·25
五育融合的本质澄清与教学实践转向 刘远杰 苏敏静 7·33
陶西平育人观念的辩证法特征分析 谢春风 8·27
坚守与变革:家庭教育立法背景下中小学校的职责拓展与应对 何 颖 9·26
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正义检视及路径寻绎 李莎莎 龙宝新10·28
“近墨者黑”与“亲密敌人”:同伴欺凌的生成逻辑 杨 梨 王曦影10·36
对立还是统一:试论“育分”和“育人”的关系 王 卉 王威威 11·31
新时代高质量中小学名校长培养的理论依归与路径选择 郑 璐 胡淑云 11·38
“教育学原理”究竟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张忠华 12·27
决策参考
我国基础教育减负政策执行的现实困境与因应路径——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 韩晓敏 孙元涛 1·48
中小学办学自主权:落实现状与政策需求 蒲 蕊 高新发 2·33
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小学美育与音乐教育共生发展研究 朱学民 2·41
“双减”背景下课后服务生态构建——以提升质量促进就业为视点 裴 娜 邵志豪 3·39
义务教育阶段强化学科实践的正当性、阻碍因素与实施路径 刘长海 邓 易 等 4·26
“五育融合”的现实透视、内涵审思及路径选择 靳荫雷 朱宁波 4·33
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市学龄人口预测与义务教育发展规划 赵 冉 刘子煜 等 5·34
学校课程建设与城市战略定位匹配情况研究——基于 40 所北京市初高中学校的调查分析 占德杰 王晓娟 等 5·45
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徐金海 6·32
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剩余财产处理的制度设计 刘永林 6·38
教育督导问责的行为分类与实施主体探讨 骈茂林 7·40
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挑战与对策:基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和实施新课标的省思 檀慧玲 王 玥 等 8·34
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差异——基于 29 个省教师与公众的调查研究 姜金秋 李妍嫔 8·42
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“减负”政策的新世纪图景 张铭凯 黄瑞昕 9·35
2000 年以来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文本计量分析及展望——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 焦 楠 靳 伟 10·43
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三重身份与因应对策 邹太龙 10·51
愈“近”愈“远”: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困境及其突围 曹 斯 12·34
后现代科学观视野下科学教育的逻辑向度及路径选择 李腾腾 李护君 12·42
热点与冰点
“陌生人社会”中的道德冷漠及其教育应对路径 彭 晶 2·47
育人为本理念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与生态构建 沈燕维 7·47
管理与评价
新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建设的困境与路径 王天平 杨茜月 1·57
“导师制”班级管理改革如何推进?——软权力理论视角下校长与教师关系的透视 曾 洁 刘铁芳 2·52
面向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齐 姗 卜玉华 7·53
权力的涟漪:微观政治视野中的班级量化积分管理 余 凯 毛圣璇 11·45
调查与实验
父母情感参与能减少小学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风险吗?李佳哲 胡咏梅 1·64
学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与数学焦虑如何影响学业成就——基于 Z 省 42,643 名学生的调研数据 何声清 綦春霞 2·60
工作特征与深度贫困乡村地区新教师的离职倾向:基于中国特岗教师的分析 孙 冉 杜 屏 3·46
同伴非认知能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——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 付明卫 臧小森 等 4·40
小学儿童安全应急能力:发展现状、趋势和路径——基于对 19693 名 3 ~ 6 年级学生的调查 陈 琴 4·50
我国中西部地区教师交流轮岗成效的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——政策工具的视角 秦鑫鑫 吴 晶 等 4·57
“为承认而斗争”:初任教师情感劳动的动机探究——基于 14 位初任教师的访谈研究 田国秀 张瑨瑄 5·52
家庭资本视角下中学生公正体验的差异研究 郑 航 赵亚妮 5·59
幼儿园教师反刍思维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——社会支持和职业成就感的中介作用 吕 晓 胡春梅 6·46
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待遇保障制度的现状、问题与对策建议——基于对我国九省市调查数据的分析 冀东莹 王红蕾 7·59
校内合作与竞争行为对学生学业表现及幸福感的影响 王 玥 许志星 7·68
班级中的女生欺凌:特征与过程研究 宋雁慧 陈 泽 8·52
北京市高考综合改革效果研究——基于学生问卷的调研分析 张宇超 王耀宗 等 8·60
小学生科学家刻板印象调查分析 林 静 韦文婷 等 9·43
小学阅读不良儿童的注意力特征研究——基于 418 名阅读不良儿童的横断研究 郭海辉 韦小满 10·57
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诊断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燕学敏 梅 红 11·52
学前儿童专注力结构指标的比较研究——基于 16 份国际文本的编码分析 霍力岩 谷 虹 等 12·49
课程与教学
STEAM 教育理念下的深度学习:意蕴、价值与表现形式 朱立明 武丽莎 等 1·73
选择性真的体现了吗?——浙江省高中物理选考现状与省思 黄 晓 张飘洒 等 2·69
中学英语“高阶导向”阅读教学模式:内涵、特征与实施 李广超 阳 程 2·76
“一体化”美育课程建构的价值、逻辑及路径 白 雪 李 广 2·83
论“双减”背景下高质量作业设计 李臣之 张潇云 3·55
论补偿教学及其案例阐释 张恩德 曾 辉 3·62
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想象性的触发与建构 姜 艳 李如密 4·66
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的探寻——以数学学科为例 孙兴华 刘晓莉 等 4·73
学习者视角下的绘本课程与教学:理念与实践 姚 颖 王英俏 等 5·66
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 高 维 李艳红 6·55
论校本德育课程中“教育惩戒”的嵌入 谭文娟 罗建河 6·62
变与应变: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 年版)》中的“课程目标”流变与思考 谭天美 魏凤银 7·77
构建“以学为基点”的课堂教学动机系统——以友善用脑课堂范式为分析模型 徐娟娟 张明霞 7·85
中学课堂中的“身知关系”:基于教师视角的个案研究 郝 汉 朱志勇 8·68
从事实价值到应然价值: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的价值追寻 钱 洁 8·77
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的多元教学路径——科学本质教学的国际视角与启示 黄 晓 9·52
批判教育学视角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问题与改进 洪晓翠 肖龙海 9·60
学校课程群构建:为何、是何与如何 杨 清 10·65
学生学科理解:内涵意蕴、困境审思及发展理路 许锋华 胡先锦 11·60
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循证教研流程与实践——以《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(1)》为例 吴静君 11·69
求知、聚焦与持恒:儿童科学探究精神培养的智育原则 王以宁 郭亦桐 12·57
外语学能与外语学习策略关系的探究 陈瑞华 龚亚夫 12·64
教师教育
场动力理论视角下乡村骨干教师流动的质性研究 张兰婷 张鹏飞 等 6·68
在职教师理论性知识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影响研究——基于 TALIS 2018 上海调查结果的实证分析 余泊然 曹一鸣 6·74
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意识与能力养成探赜 李 静 9·81
教师教学热情的学理架构、生成机制与提振路径——戴杰思教学热情学说述评 赵 鑫 李之郁 9·88
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储朝晖 10·73
情境式研修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内在机制 李秀萍 11·71
基于“诱变事件”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研究 汪明帅 李桔松 12·78
德育与心理
以社会—情感能力为核心素养的教师心理健康 赵梓叶 蔡旻旻 等 1·80
脑科学循证视域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心理环境的创设 李一凡 1·88
事件哲学视域中的研学旅行内涵及其实践路径 叶雅萱 班建武 3·68
青少年价值观演变的“中国问题”与教育救赎——伦理空间的视角 周亚文 3·76
听觉障碍小学生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特点研究 赵 欣 袁 茵 等 3·83
论鼓励式教学向成就式教学的转变 孟 勐 4·79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机制——基于南疆村落学校的田野调查 郭学军 王会杰 5·74
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调查——认知、认同与践行的培育路径 邱化民 元 静 等 6·80
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进展及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基于北京市师德情况的调查 高慧斌 8·83
理解视域下学生“问题行为”阐释及教育策略 周金山 程红艳 9·67
智能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反思与重建——基于“后喻文化”的视角 辛继湘 李 瑞 11·76
比较与借鉴
多元协作视域下生态学校建设的机制与价值——以中英生态学校项目为例 岳 伟 李文娟 9·74
英国户外教育的演变历史、发展现状与未来启示 傅淳华 阮倩倩 11·82
教育史
享乐、幸福与代议制:詹姆斯·密尔大众教育思想及意义探究 王 晨 王艳艳 4·85
“拉格教科书”事件始末 陈露茜 蔡一诺 等 5·82
科学是如何进入美国公立中学的?——亚历山大·巴奇对中学科学教育的贡献 孙 益 刘梦玥 10·80
区域教育创新
“双减”背景下集团化办学的学校管理变革实践探究 陆云泉 陈德收 等 2·90
教育集团内部治理的关键要素研究——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为例 张 爽 沈 杰 3·91
协同学视域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、治理及其资源配置 桑国元 刘璐璐 4·90
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学术影响力的现状调研与对策建议 徐 昌 穆 铭 等 5·89
薄弱学校何以参与集团化办学——来自北京市 T 区 SD 学校的个案研究 杨 钋 韩晓峰 6·88
多态性:名校发展的内在向度 杨孝如 7·91
由新建走向成熟:影响基础教育集团效能的核心要素——基于 60 个优质基础教育集团文本的质性分析 谢 辰 方 征 8·91
城乡中小学一体化发展对乡村学生发展的影响及路径 张思梦 王丽娟 等 10·90
集团化办学的文化治理转型:基于治理观的思考 葛东雷 徐 丰 等 11·90
冲突理论视域下大学附属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创新 严 帅 雷婧涵 等 12·86
点击下方链接可按出版期数查看目次
联系我们
主管单位:北京市教育委员会
主办单位: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
编辑出版:教育科学研究编辑部
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楼(北楼)
邮政编码:100011
电话:010-59102973
投稿信箱:esr2023@126.com
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|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
AMI综合评价(A刊)核心期刊 | 中国北方优秀期刊 | 北京市优秀期刊
点我! 立即订阅